![]() | ![]() |
兒童特製推車或特製輪椅?第一課,你必須先知道「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系統」
兒童特製推車或特製輪椅?第三課:一張圖表看懂
兒童擺位入門(2/4):推車vs.輪椅
選輪椅?選推車?從這兩件事開始考慮
- 1.使用、居住與運輸的情境
- 2.孩子自身的認知情況
兒童輪椅 輕便型推車 擺位推車
1. 使用、居住與運輸的情境
- 家用車空間有限,全家老小出遊,後車箱内放不下孩子的輪椅?
- 家住在沒有電梯的二樓甚至更高,家長必需每天抱著輪椅上上下下?

這時候需要一台可以摺疊的輕便型推車,不但方便攜帶、也可以搬上搬下樓梯,讓外出更便利。因為是以運輸功能為主要考量,所以相對的可能無法達到擺位的要求,建議用抱枕、毛巾或者游泳用浮條,協助孩子維持對稱的坐姿。
情境轉換到家中起居或學校學習時,這樣的輕便型推車卻無法讓孩子執行複雜的動作。
例如:在上課的過程中,孩子需要維持好的坐姿平衡,才能發揮他最大的手部功能來學習寫字、操縱電腦和自己進食的功能。坐得穩也較不易引起疲勞,讓孩子能夠好好參與課堂裡的所有活動,並且真正的和其他同學一起學習,融入社會。
這時候,輕便型推車就算加上毛巾等臨時配件都不敷使用了。為了提供孩子好的坐姿擺位,擺位型推車或擺位輪椅才可以滿足較複雜的功能需求。因為我們可以在輪椅上加上具有擺位功能的髖側支撐,軀幹側支撐,前胸支撐帶,骨盆固定帶及桌板等等配件。

對那位住家在沒有電梯的二樓甚至更高樓層的家長,就算孩子有迫切的擺位需求,我們還是不建議每天抱著沉重的輪椅上上下下樓梯。
國外就曾經有小孩連人帶輪椅摔下樓梯的憾事。這時候,如果能在學校使用擺位輪椅或擺位椅,回家的時候使用輕便型推車,讓媽媽可以先將孩子抱上樓之後,再把他的輕便型推車帶到二樓去。
總而言之,當選擇推車或輪椅的時候,運輸情境、使用情境,居住情境,是三個考量的重點。
一個孩子,他當然可能,也可以同時需要輪椅和推車!
2. 孩子自身的認知情況
推車跟輪椅的最大不同就在於:
一個是完全的被動,一個是可能可以變成主動的移動輔具。
當孩子坐在推車上的時候,基本上必須依賴第三者,如父母、照顧者或教保員來推他到想要去的地方;可是當孩子坐在適當的輪椅上,孩子可能可以坐在輪椅上,輕鬆的握住輪椅的大輪,自主的選擇想要去的地方,增加孩子獨立移行的能力。
可以由他人協助推動 也可以自己推行移動
總而言之,選擇輪椅就讓使用者不但可以由他人協助推動,也可能有機會可以自己推動輪椅。當然在選擇的時候,我們要同時考慮
- 孩子的認知情況
- 他上肢的功能是不是夠好
如果孩子的上肢能力好到可以自推輪椅的話,除了一定要用22到24吋的後輪輪椅, 輪椅的寬度也要越窄越好,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效率的推動輪椅。如果孩子的上肢能力不夠好,抑或上肢的協調能力不足以自推輪椅的話,應該可以試試電動輪椅。
我們會在後面的章節進一步的討論電動輪椅與手推輪椅的選擇考量。
本文照片來自於2018挑戰者盃身障兒童公益棒球賽 – 世界少棒聯盟官方粉絲專頁,若有修改、下架或及其他需求,請留言告知我們。
跟兒童輪椅相關的文章與資訊,你也可以參考:
滿足早療復健需求:一起長大的兒童輪椅小金剛
第一社福辦兒童輔具展 評估諮詢一次滿足
3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