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 ![]() |
輪椅,是輪友們接觸最多的移行輔具,為符合每位使用者不同的需求,其結構和功能通常相當多樣,所以會有很多我們容易忽略的清潔細節,隱藏輪椅當中(如座墊、背墊、扶手、車身骨架、握把等…)。故若是消毒與清潔處理不當,很有可能會讓病菌默默孳生,讓輪椅成為了病菌的溫床,增加傳播及乘坐者交叉感染的風險。
最近大家都在防範肺炎病毒,更多資訊可參閱輪椅族防疫須知指南。
輪椅上可能孳生的病菌有這些!
台灣屬典型的潮濕型海島氣候,且冷暖交替頻繁,空氣中的濕度常高達80%。輪椅在長期使用下,不常定期消毒與清潔,很有可能成為如下這些病菌的溫床!若棄之不顧,有可能進而誘發「疥」、「癬」皮膚表面的疾病,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內部器官,引發感染。
例如:大腸桿菌:(Escherichia coli)影響泌尿道可能造成膀胱炎,甚至進入腹腔則可能會造成致命性的腹膜炎,金黃葡萄球菌:(Staphylococcus aureus),引起食物中毒,皮膚表面及上呼吸道黏膜,會造成皮膚炎。綠膿桿菌:(Pseudomonas aeruginosa)會感染肺部及泌尿道,以及造成傷口的皮膚炎。沙門氏菌(Salmonella)會引起腸熱病、食物中毒、慢性腸炎、敗血症。
輪椅的重點清潔部位是?
一個原則:輪椅與人體的接觸部位
1.座墊:重度使用者每天在輪椅上的時間動輒10小時起跳。座墊大面積浸潤汗水、體液,尤其夏天,濕熱的環境不只容易造成女性使用者泌尿道感染,如果沒有自行減壓的能力,濕熱加上壓力,更可能造成大腿及臀部壓瘡,尤其是坐骨結節的部位。
2.背墊:背墊大面積接觸背部皮膚,同樣容易汗水浸濕,溫熱又沾上人體皮屑的材質,是疥瘡最愛的溫床。例如安養院的環境,如果不注重清潔,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群聚感染。
3.推把、扶手、手扶圈:雙手頻繁接觸的部位,不論是照護者出力推動的推把、使用者倚賴的扶手與手推圈,動作頻繁,主要的接觸型傳染疾病,多半從此而起。
4.輪胎:輪椅接觸地面的部位,除了輾過各種環境之外,輪圈軸心,最易卡住毛髮,造成推動不順,自行清理相當麻煩。
輪椅怎麼自行清潔?
輪椅的清潔,其實對乘坐者來說十分重要,且輪椅使用久了也會變髒,適時清潔能同時保持乾淨美觀。透過以下五點步驟,在平時就可針對輪椅進行簡單的清潔:

1. 以濕布擦拭骨架
骨架、烤漆單純以濕布擦拭即可,若需使用清潔劑清洗時請使用軟性清潔劑,請勿使用有機溶劑或具有侵蝕性液體,如甲苯、廚房清潔劑。
建議頻率:每日

2. 座墊及背墊清洗需用軟性清潔劑
建議可挑選經過抗菌防霉處理的座墊和背墊,能有效預防感染,若為一般布料,則建議經常清洗。清洗時使用軟性清潔劑,不能使用洗衣機,只需脫水陰乾,較可避免破壞椅墊材質質,維持通氣性避免異味產生。
建議頻率:每月

3. 定期檢查扶手墊是否破損
扶手墊因較常接觸,若破損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病菌,應立即維修更換。
建議頻率:每六個月

4. 雨水淋濕後應及時擦乾
維護外層防鏽蠟,能使輪椅持久保持光亮、美觀。
透過平時簡單的清潔保養,除了保持美觀,也能延長輪椅的壽命。但初步清潔只是平時的維護,若要避免病菌的孳生,確實消毒以達保護家人之目的,最佳方式仍是定期回原廠請專業人員協助檢查。一方面針對輪椅部件維護,另一方面透過專業工具,才能徹底地進行「消毒」作業。
建議頻率:雨天時

5.清理前後輪軸心,注意胎紋
毛髮常可能因轉動關係卡在輪軸,軸心部分記得清潔避免損壞。此外,胎紋也要特別注意是否磨損,若為免充胎,要注意胎紋深度;若為充氣胎,則觀察胎壓是否不足。
建議頻率:每月
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:定期回原廠進行消毒及檢查
建議每三個月能夠進行一次原廠定期消毒及檢查,讓專業人員針對輪椅各部件,搭配高壓蒸氣及專業抗菌噴劑等細部工法,進行拆解及完整消毒,才能徹底避免病菌在輪椅上的孳生。
此外,同步檢查輪椅的各部件螺絲、螺母是否確實鎖固無鬆動。確保輪椅功能部件均良好,讓使用輪椅的家人得到完整保護,乘坐輪椅能夠更加地放心與安心。
請問,定期回原廠進行消毒及檢查,有這樣的服務嗎??
您好!您可以聯繫您購買的輪椅廠商,詢問有沒有提供這樣的服務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