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特製推車或特製輪椅?第一課,你必須先知道「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系統」

       

兒童特製推車或特製輪椅?第二課:用「情境與認知能力」來決定
兒童特製推車或特製輪椅?第三課:一張圖表看懂

兒童擺位入門(1/4):粗大動作分類

「大隻雞慢啼」是真的嗎?

當家庭有了新成員的加入,我們無不小心翼翼、務必給孩子最好的。然而,當小朋友經過醫師的評估為身心障礙,需要早療介入、或未來需要以輪椅代步時,我們如何妥善運用資源、並瞭解正確的復健資訊呢?首先,從建立對「粗大動作分類」的觀念開始。

所謂的粗大動作,就是大肌肉的動作與控制,包含頭頸部、軀幹以及四肢。簡單列出影響因素有:肌力、肌耐力、軀幹控制力、心肺耐久力、身體協調性。

粗大動作分類:等級一至五

第一級:步行能力未受到限制

不須使用任何輔具,可以獨立步行;不須使用扶手可以正常上下樓梯,以及執行跑跳動作。但行走速度、平衡與協調度都比正常兒童差。

http://gph.is/1d6y5Tz

第二級:步行能力受到限制

行走不須輔具,在室內活動能力不受限制,但需要使用扶手來上下樓梯,在戶外活動時,遇到擁擠的人群、或在草地、斜坡或不平坦的路面,會有行走困難的現象。一般在第二級的兒童,只有少許跑和跳的能力。

http://gph.is/1PCwZac

階級三:使用手持式移位輔具步行

兒童無論是在戶內或戶外,如果地面平坦,大部分需要使用移行輔具行走。但地面不平坦、或距離太長時,則需使用手動輪椅來協助,在這個階段的兒童,或許可以使用扶手上下樓梯。

在這個階段,我們必須開始特別注意骨盆與擺位的影響。

https://gph.is/2R8rSWb

階級四:自我移動的能力有限,可能需要使用電動輪椅來達到移位的功能

即使使用移行輔具,兒童仍需藉由他人幫忙才能緩慢移動,獨立移行的能力受到嚴重限制,大部分時間需要使用輪椅,但可藉由電動輪椅來達到獨立移行的功能,可以用協助站立方式轉移位。

http://gph.is/2trNi2S

階級五:坐在手動式輪椅上,由他人協助移動

這一類的兒童因為生理的損傷嚴重,而限制了自主的活動控制,幾乎所有部位的活動功能皆受損,所以即使提供合適的輔具,兒童仍然無法達到獨立坐或站的功能。階級五的兒童無法自行操作電動輪椅。適合階級五的輔具,我們會在其他文章繼續詳細的說明。

完整的 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系統 補充修訂版 請點我下載
來源:CanChild Ce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nces, McMaster University

臨堂小測驗

依照你的判斷,這位小朋友屬於階級幾呢?她很有創意的發明了助行器與輪椅二合一的輔具,讓我們看看她的創意吧:

坐得端,才能行得正:談談骨盆

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再三強調,輪椅使用者一定要優先追求骨盆的穩定?

骨盆在人體有承上啟下的功能。骨盆上連脊椎,下連大腿,坐下來就是骨盆承重。

只有在骨盆穩定擺正的時候,脊椎與上半身,才有機會維持直立對稱,同樣道理,頭在脊椎上方,脊椎歪,頭就不可能正。坐姿擺位學問裡,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維持頭、肩膀跟骨盆,在一條直線上下半身則擺好一個最穩定的姿勢,而可以發揮最大的上半身及手部功能,完成活動。

我們可以舉簡單的例子:駕駛交通工具

機車的座椅設計得前低後高,所以當你騎車時,你的骨盆處在骨盆前傾的位置,也就是說你的骨盆會稍稍地往前傾斜,這樣的姿勢影響人體清醒程度,你不容易在這個姿勢下睡著。

可是,當你在開車、或者坐在家中大沙發裏,骨盆是往後傾的,你是放鬆舒服的靠在椅背上,很容易睡著。

骨盆前傾:是一個預備動作,身體準備開始發揮功能,精神準備開始處理工作。
骨盆後傾:休息放鬆的姿勢
骨盆的兩種狀態位置不同,人清醒程度也就有差異。

另外一個很簡單的例子,當你在開國道一號的時候,因為旁邊有很多的大卡車、砂石車緊貼著穿來穿去,所以所有人開車都是全神貫注,身體微微前傾,以便保持清醒。

可是開國道三號時,因為車輛相對較少,情緒也比較放鬆,所以你可以輕鬆的靠在椅背上,也就是骨盆後傾了。當然開車過程比較不累,但也比較容易睡著喔!

http://gph.is/1Lgje8U

http://gph.is/1sGrPjr

現在屁股不開花,全靠當年有了它:臀部結構與坐姿

了解更多臀部、骨盆與肌肉的關係

兒童輪椅,發生什魔術!

經過以上粗大動作分類、加上針對身體能力的說明,我們來看看這位小朋友,使用兒童輪椅後,造成的改變。

倫倫今年七歲,是白質軟化引起的腦性麻痺,四肢僵直,下肢高張較為嚴重,連帶軀幹無力且視力皮質神經也受影響;屬於粗大動作分類四的小朋友。

在為倫倫挑選輪椅的時候,媽媽是怎麼考量的呢?

【小金剛】孩子自主獨立,就是給予母親最棒的禮物

我是秉倫的媽媽,秉倫是個腦性麻痺的孩子,他的四肢比較僵直,下肢高張較為嚴重,照顧上很辛苦,但我跟我先生的共同想法不是只是照顧他,而是期望能幫助他有自主自理生活能力。

文章重點整理

  • 「粗大動作分類」的階級一至五分別是?
  • 輪椅使用者一定要優先追求哪裡的穩定?a.軀幹 b.骨盆 c.雙腳

如果你都能回答,那代表你已經對輪椅的選擇,有穩固的基礎知識了。如果你對我們討論的內容有興趣,歡迎寫信到這裡,或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唷!

想解決失能問題 你不能不知道 【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】(楊忠一)
關於粗大動作分級,忠一老師的解說

用了輪椅,人生就變黑白的….嗎?(劉欣怡)
「我不能放棄,我要從輪椅上站起來!」常常在電視上或書裡看到類似的激動吶喊。用輪椅就等於是放棄了再站起來走路的希望…?

本文由包韻宜物理治療師與輪椅知識王編輯部共同執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