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動輪椅使用者帶呼吸器出門前的必要準備

帶呼吸器出門,並非遙不可及!

呼吸器給人的距離感,讓使用呼吸器的個案 , 例如:脊髓損傷患者等⋯⋯ , 常常是被忽略的一群,但是其實他們一點也不神祕,以下,就讓我們來揭開呼吸器及其使用族群的神秘面紗吧!

早期呼吸器的使用大多是侵入型的界面(氣切或是人工氣道插管),所以大家的直覺反應及即有的觀念是,要保護病患的安全,最好讓他好好的躺在床上,甚至給予約束對病患來說才是最好的;近幾十年來,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,加上呼吸器使用界面的演變與肺復原的發展,我們鼓勵個案離開病床,即便在使用呼吸器的情況下也要多下床活動,甚至出門和人群接觸,所以,目前已經有許多呼吸器使用的個案乘坐輪椅出門了,有些人還出國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呢!

呼吸器出門的行前準備

第一次帶呼吸器出門總是要準備萬全,而居家環境中有許多醫療設備,該帶什麼出門呢?

  • 居家使用的呼吸器
  • 輪椅
  • 血氧機(視情況)
  • 氧氣設備(視情況)
  • 抽痰設備(視情況)
呼吸器出門需要準備的物品

再把呼吸管路上的潮濕加熱設備移除,換上人工鼻(濕熱交換過濾器),加上呼吸器專屬的外出袋或外出架、呼吸管路支架與備用電池,就可以準備出門了。

適合放置呼吸器的輪椅要素

談到出門,就無法避免討論輪椅,當我們要把呼吸器放置在輪椅上時,需要留意什麼呢?

站在照護者或使用者的角色,希望帶著呼吸器坐著輪椅出門,不要有太多的警報產生,輪椅要好推,輕輕鬆鬆的沒有太多的顧慮。

站在呼吸治療師的角色,當然是希望呼吸器要能愈接近病友愈好,管路放置的位置要能避免受外力拉扯,呼吸器的訊息能不受阻擋,呼吸器的外出袋或外出架,可以提供良好的散熱功能和方便攜帶,並且和輪椅有良好的固定。

站在物理治療師的角色,會考量到呼吸管路是否限制了活動度,而輪椅整體的重心、穩定性和重量的承載是否因為呼吸器的重量而改變。

在每個角色的需求及考量下,統整了所有呼吸器與輪椅結合需要注意的項目如下:

  1. 呼吸器放置的位置與管路位置
  2. 減少因配合輪椅而增加呼吸管路的長度
  3. 呼吸器訊息的可視性
  4. 輪椅整體的重心穩定性
  5. 輪椅整體的重量承載
  6. 輪椅擺位時,呼吸器的位置與重心
成人電動輪椅範例
兒童電動輪椅範例

除了上述的要素以外,電量,也是出門悠遊時,要優先考量的事!

關於呼吸器的續航時間,建議要向原廠詢問,除了內建電池運作的時間,還可以詢問外接電池;近幾年的呼吸器設計,都有外出的設計,在搭配外電池使用下,大多可以滿足一天的需求。呼吸器與電動輪椅電池的續航時間,出遊時間和充電站的位置,更是搭配時要注意的小細節,是安全出門不可缺少的一環。

個案陳榮福,於2013年前往香港迪士尼樂園

因應健保IDS4開辦已二十多年,居家呼吸器的種類繁多,重量從2公斤至近20公斤皆有,有的機型內建電池,而有的則需外接電池;有的機型有專用的外出袋,有的機型則是需要額外訂製,面臨這麼多種呼吸器的搭配,再加上擺位的需求,就不是單單的把呼吸器放在輪椅上而己了!在這麼多的考量下,如何為個案選擇並適度的改裝一款適合出門的輪椅,是一門高深的學問,需要謹慎思考,或是把這樣的問題交給有客製能力的專業輪椅廠商,進行需求的溝通及改裝。

準備就妥當,出門非遙不可及

醫療一直在進步,當疾病已經不再是個案無法出門與人接觸的原因,與此同時,呼吸器也不該是個案與人群接觸的屏障。我們不該讓個案受到限制且無趣單純的活著,而是該協助他們和我們一樣,透過呼吸器與輪椅的結合,讓他們出門感受到真實的生活,活出多采多姿的人生!

治療師電影推薦

提到呼吸器在輪椅產業的應用,一定要先跟大家介紹Robin Cavendish,他生於1930年的英國,他和我們一樣,過著正常的生活,也有家庭,但在28歲那年,因至非洲出差時受到小兒麻痺病毒感染,造成頸部以下癱瘓,需要依賴呼吸器維生,在那個年代,醫生診斷他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,但是他不和疾病妥協,成功的在家人與友人的支持下,攜帶維生的呼吸器和輪椅出門,和妻子與小孩出國遊玩,過著精彩的人生,同時也援助了許多和他一樣的病友。他的故事也在2017年拍成了電影,大家有機會要去找出來看看,一起感動一下!

「我要為你呼吸」電影海報

發表迴響